城市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并且大量的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并且大量的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影响到大气和水质量、数量;影响到土壤的结构、气候的变化、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平衡受到冲击。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重要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生态协调,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按照人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环境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现在这个系统正在发生着变化,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居住面积小、户外活动场地有限、自然植被和野生植被灭绝,城市变得愈来愈不适宜人类本性对自然的要求。 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机体和心理遭受到沉重的压迫。从生理、心理和物理学方面来说,人的机体是难以接受的。据调查广州市民,89.3%的人同意宁愿西牲经济发展,也要确保生存环境。目前城市这个人工系统,无限制地消耗自然而又无法使自然复原,若不及时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必然导致城市的崩溃。 如今,全世界都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严重挑战,城市化进程已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制止环境恶化是现代化城市必须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一、北方高科技现化城市的提出 大庆市建设的历史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阶段,主要是矿区生产建设,以生产、采油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从1979年至90年代末期,为建设阶段,提出建设繁荣美丽的大庆;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初期至今,人们生活富裕,经济发展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大庆人反李鹏总理视察大庆时提出的要求“建成以石油、化工、高科技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做为第三阶段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内涵 1.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2.高科技的产业群体。 3.高索质的人材结构。 (二)高质量生态环境的内涵 1.周全的环卫设施、优美的园林绿化。 2.无污染、无公害、生活舒适、安全。 3.自身保持协调的良性循环,可持续的生态平衡。 二、现代化城市绿地指标标准概况 绿地标准可以反映概况出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目前我国还没有现代化城市的指标标准,同样我省各市及大庆市也历来没有现代化城市的指标标准,更谈不上现代化城市绿地指标标准。在这个领域,我省是空白,大庆亦是一片空白。 大庆是60年代才崛起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根据其城市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城市的用地布局情况和城市原有的绿地基础研究确定其指标标准体系内容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主要依据。量化性指标标准将成为今后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的参照系。 (一)国外城市园林绿地的指标标准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列入城市科学,在宏观上努力达到人口生态与自然环境互相协调,体现人与自然最大的和谐具体体现在绿地指标标准的高低上。下面将列举部分国家绿地指标标准。 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在绿地的统计、分类方法上有差异,城市绿地指标相差悬殊。但从中可以看出国外的部分城市绿化指标较高。 ▲原苏联 1.在城市中,用100米宽的绿化带分隔若干个250ha的小区,居住区绿地面积每人不得少于3-5平方米。 2.保护绿带的宽度在100-1000米之间。 3.人均绿地面积见表-(1) 表-1 4.苗圃面积3-5平方米/人。花卉温室总面积0.4平方米/人。 ▲美国 1.人均绿地标准40平方米(包括自然公园、高尔夫球场、野营地等)。 2.人均公园面积12平方米。 ▲日本 1.日本非常重视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设置,绿地分布均匀,密度高,其中居住区小型公园的建设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高。1982年全国居住区的小型公园有31297个,面积达14475.8公顷。 2.日本第五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绿地指标为2000年达到人均20平方米。现在为6平方米,实现目标任务艰巨。 ▲其它各国家的指标 项国规定人均公共绿地28平方米;人均绿地42平方米,法国规定为人均绿为30平方米;澳大利亚1995年采用19.2平方米的标准。 (二)我国城市绿地的绿色量指标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地大至风景名胜区、公园、自然保护区,小至庭园、街道绿化,其效用各不相同,分类方法各异。 我国的园林绿地分类共六大类,见表-2 根据我国绿化总体规划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市绿化覆盖率近期内应达到30%。改建的旧城区一般不低于25%。 八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以三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这三项指标是: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对这三项指标值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各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6平方米。对各单项绿地指标也有具体要求。如:城市街道的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生产绿地面积不低于建成区总面积的2%。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等。 ▲黑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 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黑龙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绿地指标标准为: 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5平方米;街道绿化普及率90%以上等。 三、大庆市生态绿地系统指标现状概况 (一)地理概况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的中部,地势平坦,没有自然江河,属安达闭流区,全部降水除蒸发外,全部汇入低洼处,形成星罗棋布的蝶形泡沼207个。水体碱性强,PH值8.6-9.4。 土壤从东向西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西部以风沙土为主,东部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的两条土壤带。盐碱土则插花般的分布于两条土带之间和各类土壤组成了复杂土壤。 (二)绿地系统发展概况 大庆地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边界,风沙大,干旱少雨,土地盐碱化,自然生态条件恶劣。几十年来大庆人同风沙、盐碱地做着顽强的斗争。大庆市城市绿化工作1980年在油田绿化的基础上开展起来。当时,城区仅有树木80余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不足3%。 由于大庆市委、政府及石油管理局十分重视绿地建设,提出“不建企业,建绿地”的口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截止90年代,全市共建绿地4300余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以每年均1.5个百分点递增(见表-3)。现已达到28.1%(97年底),城市人均绿地4.9平方米,建设生产绿地达9年,包括企业生产绿地269.81ha。 表-3 大庆市85年-97年度绿地指标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85年至97年这12年间,90年以后增长的速度较快,覆盖率平均年增长1.59个百分点。90-97年人均公共绿地平均年增长0.38平方米/人。目前,各类绿地均有较大的增长。见表4 表-4 大庆各类园林绿地面积一览表 四、大庆市绿地系统的评价 从以上指标分析统计乍,大庆市的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提高的速度快,与我省其他城市比较投资力度相对较大,重视绿地的规划设计绿化意识高。但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 大庆市现有公园11座,面积396.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4.7平方米。多集中在萨尔图、让胡路区、龙凤区。而一级城镇中心城的东风新村、高科技开发区等却没有一处公园、二级城镇、红岗、乘风庄也没有公共绿地,这些地区的居民长期无法享受绿地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二)绿地利用率不高 大庆城市是在采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采油的特点使得大庆市布局结构由多个大小城镇组成,各个城镇之间距离远、分散,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布局结构。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辐射不到附近城区,生个区相对独立,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绿地设施利用率不高。 (三)防护林带不完善 大庆市风沙大,气候干旱,靠近泰康的西部和西南部,风沙长驱直入。资料表明:风沙以每年0.5公里的速度向大庆市区境内扩展,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或由于防护林带稀少,风沙肆虐,造成土壤沙化,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1.城镇防护林 缺乏系统规划,只重视城市外围防护林的规划建设,忽视二、三级城镇的防护林建设。如大同镇、红岗镇等十四个三级镇均没有防护林。 2.卫生防扩林 大型化工区如:龙凤、卧里屯、宏卫、林源等城镇的卫生防护林带不够系统。 3.水源地防护林只有跃进水库有6.9ha的防护林,其它水源地几乎没有防护林带。 (四)道路绿地较差,城市主干道绿化简单,层次差,没有形成城市景观和防护功能,次干道绿化没有一定的绿带宽度,还有298公里只有部分绿化路段。 (五)风景区绿地是一张白纸。 大庆有着天然的草原景观、沼泽苇塘自然景观和草甸景观,近年来没有保护与开发一处自然风景旅游区,且破坏较严重。 (六)公园绿地主题不丰富,不鲜明。 大庆市的公共绿地没有体现以石油、石油化工为主题,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为特色的公共性绿地,没有体现大庆市的风貌特色。公园绿地大多为综合性公园,缺少主题性鲜明的专类性公园和植物造景为主的植物公园。主题题材不丰富,内容单调,环境质量不高。 (七)生产绿地严重不足,大庆市现有生产绿地5处,面积227.7公顷。近几年来,大庆市绿化建设规模大,用苗大量增加,现有苗圃无法满足所需苗木自身供给。每年需大量从外地调入苗木,既增加绿化成本,又不能解决异地成活问题。依据大庆城市建设用地现状137.25平方公里,远期156平方公里。按国家对中等绿化水平城市的要求来推算大庆的生产绿地面积近期应有拥有3705亩苗圃绿地,远期应拥有4212亩苗圃绿地。 五、建立合理的指标框架体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是不能摆脱自然而生存的。无论是谁,都必须与自然合谐,共存的途径,道先应制定行动标准--指标框架。通过指标框架去衡量绿地系统的面积,绿量和生态效益等问题。 (一)创建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绿地指标标准 为了达到高质量的环境,成为“现代化”城市,必须结合大庆市城市布局结构,自然条件、地理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情况。在制定标准之前,要先结合我国关于园林城市指标标准及黑龙江省绿地指标标准的规定,分析大庆市与其它绿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的差距,(见表-5)本着实事求是的作风,合理确定大庆市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指标标准。 表-5 大庆市与部分园林城市绿化水平比较(1995年资料) 从表-5中年出,大庆市与9个已命名为园林城市的的绿地指标差距较大。园林城市平均人均绿地为13.65平方米,大庆市与之相差9.25平方米,最高的深圳市人均公共绿地为35平方米/人;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平均值为37.82%,最高的深圳市为44%,大庆与之平均水平差距为14.02个百分点。见表-6这表明要想达到已命名为园林城市的平均水平,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则大庆市到2010年,按人口104万人,建成区面积156平方公里,逆向思维,推算出目前至2010年需增加绿地1865公顷。 表-6 大庆市现状绿地指标与国家标准差距 其中公共绿地差973.65ha。按每平方米造价40元计算,需资金共7.46亿元。若以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计算,覆盖率35%,人均绿地达到最高限度11平方米,则需增加绿地面积160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65.5ha。 按每公顷40元计,需资金6.4亿元。由于大庆的盐碱地土质,绿化费用比正常费用高出约3-5倍有余,这样建设资金需翻倍增长。建设资金约20-32亿左右,才能达到园林城市的标准。 从上述分析看出达到园林城市标准,必需有经济实力做后盾,同时还需有足够的土地资源。 大庆盐碱地300多万亩,其中重盐碱地19万亩。与已命名的园林城市在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方面相差甚远,达到其平均标准,似乎在土地问题上矛盾重重。联合国生物圈组织提出的人均绿地60平方米对其来说更是天文数字。 园林绿地的建设要使之与城市建设相对应,大庆市园林绿化规划总指标标准使之与现代化、国际化所要求的绿化环境总容量相当,必需本着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原则。为此提出出大庆市生态绿地指标体系标准。覆盖率35%,绿地率30%,人均绿地达到上限值即公共绿地11平方米/人;远期以达到园林城市的平均水平为标准,覆盖率37.78%。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一步提出达到这个绿地指标体系的战略框架。 (二)大庆市绿地指标体系发展措施构想 在城市中,园林绿地是唯一的自然成份,“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首先要做到与绿地谐调。要有合理的面积、比例和分布状态;然后是绿地内合理的结构状戍 广大群众最受欢迎的审美内容”。如何确定绿地的面积、分布形式和合理的结构状态,发挥其最佳审美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大庆人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绿化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使得具有生命特性的植物很难在此扎根成活,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我们几代园林设计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断研究与探索。 1.摆脱本本主义打破常规,调整城市结构 按照常规做法,城市总体规划在先,然后再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化属于附属,屈从的地位,城市绿化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完后,剩下了盐碱地、水泡、沼泽等绿色植物无法生长的土地。给绿化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望尘莫及。 根据大庆的实际情况,要想切实解决多年绿化建设上棘手问题,必须调整城市规划的主次。提出“绿化先行”建议,既先将土壤条件好、盐碱度低的地方先期栽种植物,保护起来,而后其它不利于绿化的用地用来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总体布局在现有绿地基础上再进行规划,兼顾绿地,维护自然生态空间。也就是说城市总体规划服从于绿地系统规划。 2.提高绿量与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使用的园林绿地评价指标,对于在宏观上表示一个城市的绿化基本状况及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直观地反映首这个城市绿化面积大小,却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质量。这步涉及到提高绿量的问题,绿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叶面积的数量。绿量越高、生态效益越好。乔木大于灌木、灌木大于草坪,大树愈多,冠愈大,叶愈密,生态效益愈好。各种绿地生态作用以城市中或周围森林越多,生态效益愈佳。据资料表明,1公顷森林每天平均吸收CO2为0.73吨。10-15平米灌木林的放氧量。除此之外,园林绿地其它环保作用如降温、吸尘、防噪等远远不及森林。据测定混交乔木林的平均相对绿量高,乔、灌、草多层覆盖绿地的平均相对绿量次之,地被植物群为最差,高低相差35倍。 由此可见,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也相当于增加了绿地面积。在大庆这样特殊的地区,土地资源有限,绿化用地既不能占用农田,也不能挤占建设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多种乔木和多种乔木混交林不失为改善环境的最有效方法。 3.协调土地分配与投资 计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相应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绿地作为公共性地福利设施,人们一直在无偿地享用它所带给人们的价值。人们从没有意识到绿地会产生经济价值。 团体绿地为人们所产生的大量氧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人们采取它是无偿的、无意识的的。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并无意识保护环境,而且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的身体健康。进而与多建医院、多花药费,多建药厂的费用相比,要计算绿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人们应当原意将资金投入绿化,将土地多分给绿化。同时园林绿化具有审美价值,人们要原意为其付出代价。要想实现人与绿地的合谐共存,必须获得足够的土地份额,同时其它资金的投入量是建设绿地速度的前提。 六、大庆市绿地系统基本框架构想 大庆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将大庆市建成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大环境生态工程与建成区小型绿地相结合;绿带、绿圈、绿块、绿线相结合的生态型良性循环的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本着这样的思想脉络,提出绿地系统基本框架构想为:一环、二块、三大景、四大园。 (一)一环--结合大庆的城市结构布局,建立环城区域的外围防护林带宽1000米,同时对其它各主要城镇,10个二级镇和15个三级镇建成500米宽的防护林系统。大型化工区如龙凤、卧里屯、宏卫、林源炼油厂规划150-200米宽防护林带。形成环中套环的绿圈、绿环。大大小小的绿圈,绿环通过道路绿化带,排不绿化带交织穿连,形成大庆特色的网状防护林带。 (二)二块---重点建设中心城区与西城区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增加各种类型的公园,街道红线区域内绿化,居住区的绿化,企事单位和街心花园的建设,解决绿地不均的状况。具体为: 1.城市主干道绿带宽度15-20米,重点建设,铁人馆路、南一路、南二路、南五路、南三路、杏二路、杏四路、西干线、东干线等路段。 2.增加公园类型,如运动型的、纪念型的、科普型、保健型的、文化型的公园。城市建大量开放性的绿地,布局尽量均匀,特别要解决中心城地区城区没有公园绿地的问题。规划三永公共绿地100公顷,10公顷万宝公园,80公顷的乘风公园及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大型广场设计。 (三)三大景---为使大庆更象大庆,结合大庆实际,充分考虑大庆市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草原、草甸资源、水域苇塘资源、沼泽苇塘资源、森林资源这四大资源,提出大庆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三大风景区(保护区)构想。 1.湿地景观保护区 在北二十里泡,大庆水库等建立湿地景观保护区。保护、发展这特殊的苇塘和水禽、草甸水域景观,使其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2.森林旅游风景区 在大庆红旗林场的基础上,开发森林旅游和森林娱乐项目,它将成为大庆人民呼吸新鲜空气、休闲、森林浴的好去处。 3.草原风情旅游区 在保护较好的五牧场附近,建立以草原民俗风情游为主的集民俗风情、饮食、娱乐、体育运动于体的草原风景区。 (四)四大园---为休一周城市特色,城市园林绿化要兼顾城市风貌问题,城市大型主题系列公园是体现特色风貌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体现大庆城市景观特色、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要求,提高园林建设的整全水平,提出主题鲜明的四大园系列构想: 1.科技园---以高科技为题材,展示科学文化、技术、发展和繁荣。将科技融汇于现代娱乐之中。 2.石油文化公园---以展示世界石油文化为主题、丰富的活动情节与石油文化相融合,集娱乐、休闲、游览于一体。 3.植物园---体现科普性、保健性与观赏性。展示耐盐碱植物类,耐寒类的植物,药用类植物。建立生态环境基地,集科研、游览、健身、保健于一体的多功能自然空间。 4.水上娱乐园---突出体现水上娱乐、水上健身的特点,发展水上项目,结合现代设备,创造现代园林与自然结合的空间。 水上娱乐结合大庆的泡沼治理,首先解决绿化上的难题,形成防护林后进一步提高绿化的档次,形成优雅、舒适的滨水空间。七十二泡泡相连,象一串串绿色的珍珠,宜人眼目。 园林生态绿地指标系统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研究、探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需不断的完善、转变环境的质量,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空间结构,达到绿色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